我的书究竟是不是白读了?
不要哭,不要笑,不要生气,要理解。——斯宾诺莎
今天实在很闲,昨天打了一晚上csgo,一局没赢。
我已经懒得预瞄,不想再定位。对方出门就是泼水,仅有的一点技术也丧失了。
这就让我想到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:
我为什么做事不认真?
我一直觉得,认真的前提是兴趣。一个人最大的天赋就是对某件事有持之以恒的兴趣。可现在,游戏竟然也无法激发我的兴趣。
还记得那年我小学五年级,白天去网吧,晚上回家,一天看不到太阳。那时候我起码能对一件事物有着持之以恒的热情。我有些疑惑,伴随着大脑前额的发育, 这种热情竟会丧失吗?
那么由此,我回顾了我的读书生活。
毕竟,我从出生到现在的生活,基本只有三件事:
读书,恋爱,游戏。 创造和劳动都很少,可能这就是我时常迷茫的原因吧。
恋爱的事以后再写。
那么,读书实际上占了我人生的很大一部分。然而,我总觉得我读书也是不认真的。
我在阅读文字时,持有一种天然的怀疑立场。我总是觉得那些文字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废话。我有一种想一个字一个字审查究竟哪里是废话的欲望。但十年来,我没实践过。
文字给我有一种天然的隔膜感 但我今天在想,我们应该了解书中的每一句话。
可能是受了一点维特根斯坦的影响
我读康德,或者海德格尔时,这种感觉最强烈。总是感觉半懂不懂,囫囵吞枣的一笔带过。仿佛在一段话停留久了就会陷进去一样。
最终,马马虎虎的扫完整本书,告诉自己,我读过纯批了。
(实际上纯批扫都没扫完。)
那么,当我这种习惯养成之后,当我读技术书时,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。
但我以前还能找借口,说哲学本身就是名词之争。亚里士多德可能都不理解柏拉图,这是语言的弊端。
然而,对于计算机技术,对于数学,我找不到任何借口。
我怕我因此而对这些失去兴趣。归根结底,我也不清楚我自己究竟坚强还是软弱。
那么我最好试一试。理解一篇文献的每一个字。
其实从这方面来说,技术论文给我的感觉比哲学要好。
起码我知道这种以数学为底的东西是最精确的。如果我不懂,那么一定是我没理解,而不是它本身有什么问题。
掌握真实对我来说还算愉悦。
有时候我就在想,当我独自一人时,我愿不愿意凭此度过余生?
因此,我需要写作了。
只有当我能把我想的东西输出成问题,把问题转述成我自己的话,我才算是真正的理解了问题。
对技术如此,哲学也是如此。
那么,数学究竟是分析的还是综合的,计算机呢?
未来方向
1.精读技术文档,以token为单位进行理解。
2.以康德哲学为技术,理清哲学原著那些模模糊糊的地方。不行就直接干英文版本。(法文?)
3.English writing training.writing the reading notes by English.
近期的事
教师资格证 专八 工作or考研
题目
叔本华所说的意志,和进化论有隐含的关系
读懂attention is all u need,我做了哪些工作。
后记:
有几件事:
第一,markdown语法中没有首行缩进。
第二,下次写东西列一个提纲,我已经记不清是不是完全表达了最开始的意思。
文档信息
- 本文作者:Zeno
- 本文链接:https://eleazeno.github.io/2024/02/22/reading-notes/
- 版权声明:自由转载-非商用-非衍生-保持署名(创意共享3.0许可证)